心理保健行業報告:心理健康需求猛增 行業人才缺口較大

發佈時間:2025-05-26

近幾年,受到“疫情影響導致大衆心理在經濟、家庭、社會環境等緊迫壓力上升”的邏輯催化,心理健康賽道的節奏有了明顯的加快。

心理狀態,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評價人體健康的四大指標之一。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加之疫情影響,人們面臨着家庭、工作、生活、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多重壓力。專業稱職的心理諮詢,不但可以緩解心理困擾,還可以給職業人羣進行心理減壓,對大衆的心理健康促進大有裨益。

心理健康需求猛增

衛生部數據顯示,中國14億人口中,預計有1.9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礙。

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發佈的《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(2021—2022)》顯示,我國國民抑鬱風險檢出率爲10.6%,焦慮風險檢出率爲15.8%。在成年人羣中,18—2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達24.1%,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。

不止中國,其他國家的心理健康需求也在猛增。美國最大的商業醫療保險公司聯合健康集團稱,2022年以來,接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人數比例上升了兩位數,這種轉變代表着一種長期變化。人們越來越渴望在行爲健康問題上尋求幫助,但現狀是精神衛生保健服務的缺口持續存在。

據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報道,美國最大的商業醫療保險公司聯合健康集團稱,2022年以來,接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人數比例上升了兩位數,這種轉變代表着一種長期變化。人們越來越渴望在行爲健康問題上尋求幫助,但現狀是精神衛生保健服務的缺口持續存在。

據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報道,美國一項針對39個州117個城市的調查顯示,由於藥物濫用問題、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,美國人的心理健康危機日益惡化。97%的受訪市長稱,過去兩年,他們所在城市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有所增加,88%的市長表示,他們缺乏解決危機的資源。

據中研產業研究院《2024-2029年中國心理保健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“十四五”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》分析:

 

需求的猛增也讓資本關注到這一龐大市場。有媒體統計,從2020年開始,中美諸多心理領域的初創企業相繼獲得融資。從2020年開始,中國心理健康領域共完成80多起融資,在2023年上半年,美國就有5家心理健康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。

 

中國心理健康行業人才缺口較大

中國心理健康行業人才缺口較大,心理學專業本碩博畢業生遠少於美國等發達國家。

2021年一個研究團隊發佈在《柳葉刀-精神病學》的研究報告顯示,中國抑鬱障礙患者中,僅有9.5%接受過治療,其中只有0.5%獲得了充分治療。按照世衛組織的建議,每千人應該擁有一名心理諮詢師,也就是說,14億人口應該需要140萬從業者。然而,國內28萬高校心理學科專業畢業生中,僅有6.51%從事心理諮詢師職業。

 

心理保健行業發展趨勢

隨着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,倒逼心理保健行業的軟硬件環境進一步完善,而行業軟硬件環境的完善又必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,這種良性機制,有效提高了行業用戶粘性,必然成爲外來心理保健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。

 

實際上,AI心理健康行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。據海外機構Fierce Healthcare統計,到2021年,海外心理健康領域初創公司累計融資額達55億美元,同比增長139%。AI“新秀”不斷出現,前有成立於2011年的Ginger.io,先後融資11輪,共計2.2億美元。後有成爲獨立App的Woebot,累計融資共1.233億美元,成爲不容忽視的獨角獸。

 

在新技術浪潮下,中國藉助AI技術發展的心理健康行業探索並沒有落後很多。2018年,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黃民烈教授就提出情感對話生成技術、情緒支持對話框架等技術,並於2021年開發出中文對話系統領域大模型和共情聊天機器人Emohaa。

 

2021年,黃民烈教授創立聆心智能,嘗試通過建立AI數字療法體系,爲臨牀患者和心理亞健康人羣提供個性化、全天候、高質量、低成本的心理健康服務方案。

 

近年來,中國對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,投入持續增加。頂層設計日臻完善,戰略地位逐漸提高。

 

《關於加強和完善精神專科醫療服務的意見》,提出“豐富精神專科醫療服務技術手段,包括加快推進‘互聯網+’、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服務模式,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,便捷患者就醫,提升醫療服務整體效率。”

 

《“十四五”國民健康規劃》將心理健康內容明確納入發展目標。《“十四五”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》提出加快完善省、市、縣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。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;積極引導高校加大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力度,指導各地通過對口幫扶、醫聯體建設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,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等。